五禽戲已討論完畢,請按分類依次觀看~謝謝~

目前分類:命意源頭在腰隙-難學真太極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這是在中央研究院氣學社教授太極散手的成果剪輯,前後經兩年互相切磋,教學互長,足堪欣慰~

太極散手是依陳炎林先生的拳譜,也依自己的看法,修改了部分招式,把少許花架和不合技擊的套路格式拿掉,側重不丟不頂,無過不及,隨曲就伸的訓練。

何謂散手? 

文章標籤

Jef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武俠小說家金庸會不會太極拳?肯定是會一點的,要不然不會把太極拳說的如靈活現,後世之人都真以為宋末元初的張三豐創立了太極拳。說得合不合理?符不符合史實?我想小說之事究竟不能認真;但是倒可以一窺金庸認為的太極拳。

《倚天屠龍記》中,金庸描寫張君寶默記了覺遠和尚死前背出的九陽真經,隱居武當山修習十餘年,忽有所悟,苦思七日七夜後,豁然領會以柔克剛的武術至理,因而仰天長笑。

金庸寫著: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大宗師。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沖虛圓通之道和九陽真經中所載的內功相發明,創出了輝映後世、照耀千古的武當一派武功。後來北遊寶鳴,見到三峰挺秀,卓立雲海,於武學又有所悟,乃自號三豐,那便是中國武學史上不世出的奇人張三豐。

Jef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6) 人氣()

 

張三豐(武禹襄) 太極拳經

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盪,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則有後,有左則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將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斷,乃攘/壞之速而無疑。虛實宜分清楚,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周身節節貫串,無令絲毫間斷耳。

(歸)山右 王宗岳著

Jef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歡迎大家把練功心得在此留言,也讓我們做一個小小的嘗試,記錄各位的身體感受變化,經整理後或可作為後人的重要參考。

下面有一張評量表,各位先填寫目前的情況,百日練功結束後再填寫,比較看看練功的效益。各位可以用悄悄話留言給我,我用編號方式呈現在評量表上。

 

 

Jef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6) 人氣()

 

這是網友們在討論中興起的活動,旨在用百日時間練些基本功以長功力。報名就在自己心裡,下個決心即日開始就可以了。練習時間自訂,每日總要練習。成果驗收,百日後自行上網報告。費用;「毅力心幣百萬元」。

======================

提供給大家一點資訊以資參考;

Jef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7) 人氣()

部落格裡有個自訂的分類-命意源頭在腰隙-難學真太極,原本是打算一洩學太極拳的喪氣之情;因為在全民運動的框架下,即令投入的再多,還真是「難學真太極」。後來我念頭轉了,名(明)師難求,佳文易得,通過一些關於練太極拳不錯的文章,或可尋得片鱗真諦未可。

這篇文章,是向愷然先生(1889~1957)談練拳架和推手的;會選擇這篇,因為其文後半段講到開合與呼吸的關鍵在(命意源頭在腰隙),太吸引我了,但向先生吊足了我的胃口,那關鍵處僅隱隱的昭示一番而止,儘管如此,這還是一篇很值得品味與印證自己練拳的文章。向愷然先生何者?幼嗜武術、兼攻翰墨的武俠小說名家-平江不肖生也。

 ===========================================

練太極拳的人,誰都知道架子是練體,推手是練用,可是練體和練用是不是兩回事呢?

Jef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