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寫於2011/04/20修改於2014/05/01 歡迎引用請註明出處

丹鳳朝陽」(又名鷂子翻身)不僅是五禽戲中的第一戲,也是其他各戲之間轉折連接的橋段,更是全套五禽戲的收尾章節。

丹鳳朝陽」對人身體的功用是;舒心、肝、脾、肺、膽、胃等臟腑經絡,使五氣周流六虛。所以其功架動作在於整體臟腑的按摩運動與身體的暖身,並使全身氣血能舒活暢通。而功架動作取形的要點是;垂掌如虎踞,伸手若猿臂,轉身運熊經,掉首揉鹿頸。(以上摘自張鏡影先生五禽戲綱要遺稿)

一、功架結構的分析

張鏡影先生原傳五禽戲的版本並無功架名稱,而是一組連串動作;就其動作的運動模式略可分為兩組,因是,郭廷獻先生將之區分為「正朝陽」與「左、右朝陽」。「左、右朝陽」在全套五禽戲裡重複四次,功架動作同一僅左右方向相異;但「正朝陽」僅在第一戲的「丹鳳朝陽」出現。

上述的區分起自郭廷獻先生1990年版的《華陀五禽之戲圖解》,在此之前無論是程家鼎先生的《健康長壽修行法》、熊岫雲先生的《武藝什錦》或是陳慶增先生的《傳統五禽戲釋義》均以「丹鳳朝陽」統合為一戲。

二、「預備功」與「正朝陽」

張鏡影先生原傳版本並無「預備功」一節,是郭廷獻先生後來加進去的;在《華陀五禽之戲圖解》一書中,「預備功」又稱為「一炁化三清」;對人身體的功用是;調理三焦之氣,暢通周身脈絡之效。依此,吾人好奇原傳版本的五禽戲是如何起始的呢?(張、郭二位先生的影片可以到五禽戲之論總整理一文中看)

(一)「正朝陽」一節的功架是原傳版本的起始功架

在張鏡影以及郭廷獻兩位先生早年演練五禽戲的影片裡,因留存並不完整所以無法見到原傳版本開頭的起始動作,但是張先生的影片中仍可窺端倪,即,是在做收式(即,雙手在要記以順逆方向劃弧並收放手指)後隨即接「丹鳳朝陽」一戲的「右朝陽」功架。

郭廷獻先生新版五禽戲的收式在預備功結束後做的,張鏡影先生原傳版本沒有預備功一節,其收式前的動作是甚麼?是否是另一套預備功的功架?

以五禽戲最早文字記錄《健康長壽修行法》一書來看;起始的連續動作後接的也是「丹鳳朝陽」一戲的「右朝陽」功架,而這些動作與所謂的「正朝陽」的功架高度近似。

接起式動作(兩腳分立與肩同寬,兩手下垂),兩掌如鉤爪,兩臂如猿臂,徐徐像前舉而平伸,腰盡量拉長,微後仰,然後將兩鈎爪垂落雙肩,兩肘下垂,兩臂肘向中間靠攏,肘與肩同寬,再將上身徐徐向前彎,鈎爪變掌(掌背向外)隨腰垂下,指間觸地,與腳尖等齊;慢吸起身,垂首復原。

因此,合理的推測張先生影片中收式前的動作即為「正朝陽」,原傳版本維持五禽戲五戲的結構,但以收式動作標示「正朝陽」與「左、右朝陽」在功架動法意義上的不同;但郭廷獻先生在新編五禽戲裡,為了加入預備功,反而把「正朝陽」與「右朝陽」不做區隔合在一起。

(二)「預備功」功架的衍變

絕大多數人演練五禽戲的預備功時是以郭廷獻先生1990年新編的版本為依據,但此間至少有兩次的衍變才逐漸定型。

(1) 「一炁化三清」第一次在文字記錄上出現,是熊岫雲先生《武藝什錦》一書,當時並未另立「預備功」一節,也無功架名稱,仍是放在「丹鳳朝陽」一戲裡作為全套五禽戲的導引動作;其與新編版本的預備功差異頗大,但可以見到預備功初始的形貌。全部功架分由十個單獨動作組成;

1. 向東方站立,兩腳分開,兩手下垂,目視前方;

2. 上身向前平俯,兩臂隨身下垂,手能觸地為原則;

3.兩臂彎曲,翻轉向前伸直,與兩腳成直角;

4. 上身直起,兩臂隨身上舉;

5. 兩臂平直左右分開,平肩即止;

6. 翻轉手掌向上;

7. 兩臂平直前移,垂直於胸前;

8.彎曲兩臂,兩肘左右分開;

9.兩手上移與鼻齊;

10.兩臂下移垂於兩側,各動作順序進行三次。

2) 預備功第二次的衍變,應該是在郭廷獻先生正式招收門徒之初。此時預備功的功架尚未定名,但已自「丹鳳朝陽」一戲裡移出單獨成一節,稱為「先天一炁功」;動法亦與隨後在出版《華陀五禽之戲圖解》一書中略有不同,但已接近。此可以從郭先生早期弟子陳慶增的《傳統華陀五禽之戲釋疑》一書中可見。

3) 預備功的正式定型與定名是在《華陀五禽之戲圖解》一書中,如下是郭廷獻先生的功架名稱;

1

鹿站遠眺

2

熊俯身腰

3

白猿獻果

4

鳥展雙翅

5

虎鬆肩背

如下影片彙整,包括張鏡影先生、郭廷獻先生以及不同團體的丹鳳朝陽一戲的演示(不同團體的演示取自2006年張鏡影先生紀念大會上的表演集錦)

  

三、「預備功」與「正朝陽」的新詮釋

無容否認,郭廷獻先生為原傳版本添加「預備功」一節使五禽戲的結構更加完善,但仍把「正朝陽」留在丹鳳朝一戲裡似式一種缺憾。如下兩點可資探討;

() 誠如前面討論,張先生影片中收式前的動作即為「正朝陽」,原傳版本維持五禽戲五戲的結構,並未另立「預備功」一節;但以收式動作標示「正朝陽」與「左、右朝陽」在功架動法意義上的不同。

() 各戲的核心功架動作有其一定的運動模式,「左、右朝陽」與「正朝陽」功架動法差異甚大。更者,從功架動法上來看,「正朝陽」的功架動法主要還是在任督二脈的導引調息,與「左、右朝陽」的舒五臟六腑之用截然不同,反是與新版的「預備功」功架動法近似。

基此,是否可以將郭廷獻先生新添加的「預備功」與「正朝陽」的功架結合成一個新的預備功功架結構?

個人覺得是合宜的,此不但使各戲的功架作用更為分明,也強化「預備功」的功架動作廣度與深度。若是,個人的建議,當「預備功」的虎鬆肩背一式雙掌下滑時,就可以直接接「正朝陽」的白鶴張胸一式。此相續動作的流暢與身體的調息感受將更加完善,僅以此點提供讀者自品。

如下是個人對丹鳳朝陽一戲的詮釋:

 

 

下面是側面錄影示範:

   

arrow
arrow

    Jef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