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寫於2010/08/08  修訂於2014/04/17 歡迎引用,請註明出處 

 

壹、 推究張鏡影先生原傳版本

 

在台灣,張鏡影先生(1900~1979)所傳五禽戲似乎是獨枝別無他本。先生在世時曾於台北市古亭國小開班教授,從習者眾。據2006年張先生紀念文獻紀載;從習者中余鐘驥、王華中、胡國藩、鄧復甫、郭廷獻五人正式拜師入門。其中郭廷獻先生因廣收門生而使此特有套路形式的五禽戲枝開葉散。[2]

 

現在坊間教授的五禽戲多以郭廷獻先生於1990年出版的教學錄影為範本,然其與張鏡影先生原傳功架出入不少;張鏡影先生原傳功架究竟何樣?現依手邊所蒐集文獻資料略還原梗概;

 

一、探索文獻資料中五禽戲原傳版本的樣貌

 

(一)張鏡影先生的五禽戲綱要遺稿

 

關於五禽戲功架以及練法,張鏡影先生生前並未留下任何文字解說。依據熊岫雲編著「武藝拾錦」(1983),以及張鏡影先生書法文物紀念集(2006)的記載僅留有綱要遺稿,內含《五禽戲的來源》、《五禽戲之名稱及作用》《五禽戲之心法》。《五禽戲之名稱及作用》的名稱即;丹鳳朝陽、金雞孵蛋、大鵬展翅、孔雀開屏、喜鵲登枝。另有一片先生在帶領學習者演練五禽戲的錄影,但並不完整(翻拍影像由林清智老師提供)。

 

(二)郭廷獻先生早年演示五禽戲錄影

 

此外,郭廷獻先生亦留有早年演練五禽戲之錄影(拍攝時間約略在1978年左右),其功架結構與順序以及功架動法、風格均與張鏡影先生所留錄影並近似(翻拍影像由林清智老師提供),但與其後在1990年所拍攝的教學錄影差異甚大。因此,我們可以把此部影片與先前張鏡影先生所留影片作為原傳版本之範本,一窺原傳版本的整體結構和功架連貫順序。

 

(三)程家鼎編著「健康長壽修行法」(真善美出版,1976)

 

最早文字記錄五禽戲的是程家鼎編著「健康長壽修行法」(1976),內有五禽戲整套動作的分解(有各禽戲之名稱,無功架名稱),並附有101幅功架對應照片。故於其文敘述:「五禽戲各動作一貫相連,不易分明段落,茲就動靜起伏之間,標以數字,聊以幫助說明。」。程家鼎先生隨後亦出版有修編版「華陀五禽之戲」,據其內文描述【張師今雖年高耄耋,黑髮童顏,齒牙頑整,耳聰目明】,成書應當早於先生過世之時。

 

程氏二書描寫五禽戲之功架結構與順序大抵與張鏡影先生以及郭廷獻先生早年所留錄影近似,包括;丹鳳朝陽、金雞孵蛋、〈過門〉、大鵬展翅、孔雀開屏、喜鵲登枝,其中〈過門〉其實是丹鳳朝陽動作的重複。

 

與郭廷獻先生於1990年出版的教學錄影比較,程家鼎先生書中的動作分解並無預備功(即,一炁化三清),亦無收功一節;僅有項頸旋纏與彎轉各六七次放至在收式的後面做結尾,並無收功的其餘二式。

 

從程氏之書可推斷,張鏡影先生當年所傳五禽戲雖有各禽戲名稱,各禽戲由各自主要與相輔的功架動作連續貫串而成,但並無功架名稱,同時亦無預備功與收功的章節。

 

二、五禽戲原傳版本的演變

 

(一)熊岫雲編著「武藝拾錦」(聯華出版社出版,1983)

 

離張鏡影先生逝世後最近之文獻資料是熊岫雲編著「武藝拾錦」,內有各禽戲之名稱以及功架名稱和功架對應照片;功架名稱是以七字為訣的形式表現。熊岫雲是太極拳大師熊養和先生的姪子,據其自序言,其武藝皆從熊養和先生與張鏡影先生二位,並得郭廷獻、陳興桂等師兄指導,但是熊岫雲先生並未列於張鏡影先生弟子之列。

 

熊岫雲編著的「武藝拾錦」中五禽戲計有功架共118(名稱請參文末之功架對照表),分別是,右丹鳳朝陽(計22式,含預備功10式但無功架名稱)、金雞孵蛋(計20式)、左右丹鳳朝陽(計14式)、大鵬展翅(計16式)、右丹鳳朝陽(計6式)、孔雀開屏(計17式)、喜鵲登枝(計12式)、左丹鳳朝陽(計11式,內含收功三式有功架名稱)。

 

華陀五禽之戲功架名稱首次見諸文字是在熊氏之書,此已離張先生逝世近4年;熊岫雲先生書中所載功架結構雖大致與程家鼎先生書中所述近似,但多了完整的預備功10式以及收功3式;功架動法和風格與張鏡影先生以及郭廷獻先生早年錄影開始有差異;若與郭廷獻1990年的教學錄影對照,有些功架動法差異更大,比如;預備功。

 

程氏書中無功架名稱,熊氏書中有;經尋訪郭廷獻先生弟子,五禽戲功架名稱應是郭廷獻先生與其初期弟子在張鏡影先生逝世前後創編而成,最初是以七字為訣。一組連續動作雖有動靜起伏,要將之分別出各個獨立的功架動作加以命名,其實亦與創編無異;郭廷獻先生之於張鏡影所傳五禽之戲的定型與傳播貢獻無人可比。

 

 (二) 郭廷獻著版-「華陀五禽之戲圖解」

 

郭版成書於1990年自行出版,並有教學錄影(此為五禽戲在台灣首部教學錄影片)。郭廷獻先生為張鏡影先生所收五弟子之一,因其廣收弟子並成立「華陀門弘道院」,故而目前台灣研習五禽之戲者多從其學,並以此版做為教學範本。

 

基本上,與熊岫雲書載版本比較,除了修編了預備功的功架動作,也將章節與功架節略,並以四字做為功架名稱共八節計84;預備功(計5式)、丹鳳朝陽(計12式)、金雞孵蛋(計13式)、大鵬展翅(計16式)、孔雀開屏(計9式)、喜鵲登枝(計17式)、丹鳳朝陽(計9式)、收功(計3式)。

 

此版功架結構、動法、風格均與張鏡影先生以及郭先生先前所留錄影差異甚大;相對於張鏡影先生的功架打法,或可稱為新編五禽戲。

 

(三) 陳慶增編著版-「傳統五禽之戲釋義」

 

陳版成書於2003年自行出版。陳慶增先生為郭廷獻先生早年入門弟子,其主持太極拳總會八支會十數載;陳版功架名稱與結構順序與熊岫雲先生書相同並以七字訣為功架名稱,但將預備功自丹鳳朝陽一節中分出,功架計118式;但部分功架動法有異(如預備功動作),亦不同於郭廷獻先生1990年版本,此可作為一窺郭廷獻先生早年的教學定型功架範本。

 

(四) 五禽戲功法補充篇(載於張鏡影書法文物集,2006)

 

此為紀進村先生所領導的「華陀五禽之戲研究推廣社」所編的功法補充篇,因後者有些功架動作繁複,故將之拆解成兩個或以上的功架名稱以便易於教學,以也因紀先生個人風格的表現在原有功架順序中添加一些功架名稱。

 

紀進村先生(亦為為郭廷獻先生早期弟子)雖無教學錄影亦無編著之書,但從其表演的側寫留影可觀,功架動法與風格已大不同,亦迥異於張鏡影生前與郭廷獻早年以及1990新編五禽戲版所留錄影。

 

()2006年國科會數位典藏計畫將此套五禽戲拍攝錄影典藏,演示者為葉金安先生(為郭廷獻先生首徒),所演示版本為郭廷獻先生1990年之新版五禽戲。

 

(六)出版錄影教學者除郭廷獻先生版外,尚有新北市五禽之戲協會的蔡秀花女士(2009年,無文字著述;蔡女士為郭廷獻先生晚期弟子),以及王基福先生(2010年,有書;王先生亦為郭廷獻先生弟子);二人所演示的功架版本皆依郭廷獻1990新編五禽戲版為範本,並無特別之創新與演變之處。

 

三、小結

 

1. 依上所述,張鏡影先生所傳五禽戲原貌,有各禽戲之名,有作用說明,有心法口訣,然無功架名稱。若要計算功架式數,因原傳版本是連慣動作,各別功架是一種人為認定切割出來的,若此,功架式數會因人的認定而有不同,所以程家鼎書中對應照片裡的功架式數僅101式,而熊岫雲與陳慶增書中依郭廷獻先生功架名稱界定則有118式;而其後紀進村先生的功架式數則多達148式。我們以熊岫雲與陳慶增書中的118式扣除預備功10式以及收功後2式,張鏡影先生原傳版本式數總計106

 

2. 熊岫雲先生書中所載五禽戲加入了完整的預備功以及收功,並將原為連續動作的功架區隔加以七字為訣的命名,此演變是郭廷獻先生與其早期弟子所編創的,是以此版可視為張鏡影先生原傳版本的定型版;此時期,郭廷獻先生應尚未成立華陀門弘道院且未正式傳授門生,故此版五禽戲的功架動法與風格以不復見於當世。

 

3. 陳慶增先生書中所載五禽戲與上述結構順序雷同,亦以七字為訣做為功架名稱,但將預備功自丹鳳朝陽抽出單獨成為一節,而在功架動法上變得較完整有序。陳慶增先生是郭廷獻先生傳授五禽戲早期的入室弟子,因此此版五禽戲可視為張鏡影先生原傳版本的再次演變,也是郭廷獻先生早期教學的版本。

 

4. 郭廷獻先生於1990年出版「華陀五禽之戲圖解」,此版將原有功架節略,並將功架改以四字為名,為便於區分本文稱為:新編五禽戲版本版為目前多數教授五禽戲所學版本。

總體而言,無論是118式七字為訣版本(熊岫雲、陳慶增)或84式四字為名版本(郭廷獻:新編五禽戲版)皆源自張鏡影先生當年教授功架的演變,而將之演變與定型者均是郭廷獻先生,唯新編五禽戲版之變動較大,此將於後文進行比較討論。


 

貳、 郭廷獻新版五禽之戲的比較

五禽之戲在台灣得以廣泛地傳播當歸功於郭廷獻先生,但約在其成立華陀門弘道院之後的教學,則是以其1990年「所著」的版本為主,為便於區別而稱為新編五禽戲版,故而現今多數研習五禽之戲者皆從此版本功架。

新編五禽戲版是在張鏡影所傳五禽之戲的基處上進行節略編創;二者的差異歸納如下:(功架的對照表請參閱部落格另一篇文章:五禽之戲在台灣的版本)

一、     重複段落的刪減、增加預備功以及收功

張鏡影先生所傳版本僅五禽各節,若依熊岫雲先生所分章節則計八節;即,右丹鳳朝陽、金雞孵蛋、左右丹鳳朝陽、大鵬展翅、右丹鳳朝陽、孔雀開屏、喜鵲登枝、左丹鳳朝陽。

新編五禽戲版亦共計八節,將張氏原傳定型版第二與第三個丹鳳朝陽(即,大鵬展翅前後的丹鳳朝陽)略去,並加入預備功(一炁化三清)以及收功三式。

二、     功架名稱的擬定與改變

張鏡影先生原傳版功架並無名稱,郭廷獻先生先為原傳版本創編名稱原是以七字為訣(如,垂腕仰首鶴張胸),後來在1990新編五禽戲版的功架名稱改以四字為名(如,白鶴張胸)

三、     不同段落功架的調動

新編五禽戲版因略去重複的段落,故而段落轉折的承接動作必須變動。比如,新編五禽戲版的金雞孵蛋到大鵬展翅因略去丹鳳朝陽,故而將原先在丹鳳朝陽最後的兩個功架變成大鵬展翅的承接功架。(即,七字訣的虎撲轉身右盤坐/四字名的大鵬展翅的虎旋右坐;七字訣的丹鳳朝陽的鶴搧右翅左盤坐/四字名的大鵬展翅的猿閃左盤。)

四、     張氏原傳定型版新編五禽戲版的功架合併與分解

分解:比如金雞孵蛋一節,七字訣的鶴搧右翅伸右腿,四字名則以兩個功架分解(金雞獨立、鶴搧右翅)。

合併:比如在大鵬展翅一節,七字訣的右燕抄水熊運腰、右轉金雞左獨立,四字名則以金雞獨立合併之。

五、     新編五禽戲版因節略而使某些功架的對稱性喪失

1、         金雞孵蛋一節,四字名僅有鶴搧右翅而少左邊的對稱;七字訣有鶴搧右翅伸右腿以及鶴搧左翅伸左腿。

2、         大鵬展翅一節,四字名僅以鹿仰回顧(向左)一個功架,取代了七字訣的猿運肩臂左反伸以及猿運肩臂右反伸。

3、         孔雀開屏一節,四字名僅有一次猿臂反伸並開始進行按摩功架;七字訣將按摩功架分作三次進行,四字名的猿臂反伸功架在張版則有對稱性(猿舒右肩臂反伸、猿舒左肩臂反伸)。

4、         在喜鵲登枝一節,七字訣自白鶴抱胸左獨立後是一連串的功架動作(白熊翻身右打虎、左劈右捶猿坐式、右劈左捶鹿盤坐),而四字名以猿右打虎一個功架整合而取代之。

郭廷獻先生為何以較大的幅度變動?甚至捨棄原先辛苦所擬的七字為訣的功架名稱?先生於其書中並無說明,而其門生弟子亦無闡釋;僅紀進村先生在張鏡影先生書法文物集(2006)中略加說明:

「但不論名稱是七個字的動作或名稱為四個字的動作皆係出自郭老師的傳授,由於當年老師為了方便對外推廣與表演方便,縮編張師公所傳五禽之戲,同時也將某些動作予以制式化,因此才有五禽之戲的全套與半套之別。」

或有另一說,郭廷獻先生因不落口實於其他四位同門(據說張鏡影先生立下門規,授徒不得超過五人),故而改編原傳版本,並捨棄自擬的七字訣功架名稱。

然凡所更張變動必有得有失,後學不敢妄下斷語論優劣,僅依前面比較分析提己見以資眾人參考;

一、     功架的合併與分解便於學者理解與記憶,同時也無損於原傳功架的結構和順序。

二、     功架名稱的改變確實使學習者易記,但失去原有功架以訣為口令的特色。

三、     重複段落的刪減使五禽之戲運動的時間縮減,便於繁忙的現代人的學習。然若那些重複的段落是有其整體結構的意義呢?譬若將傳統太極拳改編或略去重複動作的新編太極拳,雖仍是太極拳,但傳統太極拳那些重複的棚履擠按或正是走拳架時養功的重要安排;若是刪減看似便宜了學習者,其實是學習者的損失。

四、     因節略而使某些功架的對稱性喪失是郭版中最可惜的情形。若五禽之戲是依經絡導引原則,對稱性的喪失則使其整體結構出現嚴重的缺失。

綜理觀之,郭廷獻先生的新編五禽戲版已與張鏡影先生所傳有了相當的差異;尤關鍵者,郭廷獻先生的「華陀五禽之戲圖解」一書是以自己著作為名,此不會是一時失察之誤,當有其必然之用意(或不得已之處?)。若是,相對於張鏡影先生所傳版本,郭廷獻先生的五禽之戲當以新編五禽之戲看之。

世間之事物皆有其時空條件下的衍變,前人之立說創編也是在更早賢哲的基礎上才得以滋養成長;郭廷獻先生在張鏡影先生所傳的基礎進行改編加入己見亦是相同,無須非議。

 

 

五禽之戲在台灣的傳播者郭廷獻先生早年演練錄影,請點擊播放. 

(前面有一小段是太極拳大師熊養和先生晚年練拳的錄影)

  

附表:五禽之戲各版本的對照表

預備功(一氣化三清)-理三焦之氣

 

新編五禽戲

 

 

張氏原傳定型&郭氏教學定型版

(熊版&陳版)

  

研推社補充版

1

鹿站遠眺

 

不列功架名稱

(張鏡影先生原傳功架並無預備功)

1

起式

2

熊俯身腰

 

2

鶴首熊腰身前俯

3

白猿獻果

 

3

金雞孵蛋熊蹲身

4

鳥展雙翅

 

4

鹿運脊背猿獻果

5

虎鬆肩背

 

5

起身猿臂鳥展翅

6

收勢

 

6

白鶴抱胸虎背鬆

 

 

 

 

 

7

猿舒雙臂正朝陽

 

 

 

 

 

8

虎按雙掌氣騰然

 丹鳳朝揚(鷂子翻身)-舒臟腑

 

郭版

 

 

(熊版&陳版)

  

研推社補充版

1

猿臂正舉

1

猿臂正舉雙朝陽

1

猿臂正舉雙朝陽

2

白鶴張胸

2

垂腕仰首鶴張胸

2

垂腕仰首鶴張胸

3

虎鬆肩背

3

轉肩扣肘虎抱頭

3

轉肩扣肘虎抱頭

4

熊攀足尖

4

熊俯身腰攀足尖

4

熊俯身腰攀足尖

5

鹿運脊尾

5

鹿運脊尾正身站

5

鹿運脊尾正身站

6

猿臂右舉

6

猿臂右舉雙朝陽

6

金雞報曉露朝陽

7

右虎撲勢

7

左下坐身虎撲蝶

7

猿臂右舉雙朝陽

8

鶴展左翅

8

鶴展左翅右朝陽

8

左下坐身虎撲蝶

9

左運熊經

9

身腰左轉運熊經

9

鶴展左翅右朝陽

10

右揉鹿頸

10

俯身右旋揉鹿頸

10

身腰左轉運熊經

11

鶴展右翅

11

鶴展右翅左朝陽

11

俯身右旋揉鹿頸

12

拍協強肝

12

拍打右脇強肝膽

12

鶴展右翅左朝陽

 

 

 

 

 

13

拍打右脇強肝膽

 金雞孵蛋-整腸健胃通便

 

郭版

 

 

(熊版&陳版)

  

研推社補充版

1

虎踞沉坐

1

左轉盤坐垂虎掌

1

左轉盤坐垂虎掌

2

猿舒右臂

2

靈猿起身舒雙臂

2

靈猿起身舒雙臂

3

猿舒左臂

3

左垂右抱熊蹲身

3

左垂右抱熊蹲身

4

熊蹲右抱

4

左轉起身舒猿臂

4

左轉起身舒猿臂

5

猿舒左臂

5

鶴搧右翅伸右腿

5

鶴搧右翅伸右腿

6

金雞獨立

6

鹿運尾閭右旋繞

6

鹿運尾閭右旋繞

7

鶴搧右翅

7

虎運腰跨靠左腳

7

左背右望鹿蹬腿

8

右旋鹿奔

8

右垂左抱熊蹲身

8

起身掉首揉鹿頸

9

怒虎搜山

9

右轉起身舒猿臂

9

虎運腰跨靠

10

猿舒右臂

10

鶴搧左翅伸左腿

10

靈猿起身舒右臂

11

熊蹲左抱

11

鹿運尾閭左旋繞

11

右垂左抱熊蹲身

12

白鶴抱胸

12

虎運腰跨靠右腳

12

右轉起身舒猿臂

13

靈猿摘果

13

左垂右抱熊蹲身

13

鶴搧左翅伸左腿

 

 

 

14

左轉起身舒猿臂

14

鹿運尾閭左旋繞

 

 

 

15

鶴搧右翅伸右腿

15

右背左望鹿蹬腿

 

 

 

16

鹿運尾閭右旋繞

16

起身掉首揉鹿頸

 

 

 

17

虎運腰跨靠左腳

17

虎運腰跨靠

 

 

 

18

右垂左抱熊蹲身

18

靈猿起身舒左臂

 

 

 

19

鹿運首尾躬身起

19

左垂右抱熊蹲身

 

 

 

20

白猿獻果伸左臂

20

左轉起身舒猿臂

 

 

 

 

 

21

鶴搧右翅伸右腿

 

 

 

 

 

22

鹿運尾閭右旋繞

 

 

 

 

 

23

左背右望鹿蹬腿

 

 

 

 

 

24

起身掉首揉鹿頸

 

 

 

 

 

25

虎運腰跨靠

 

 

 

 

 

26

靈猿起身舒右臂

 

 

 

 

 

27

右垂左抱熊蹲身

 

 

 

 

 

28

猿運肩臂右反伸

 

 

 

 

 

29

虎抱雙肩熊運腰

 

 

 

 

 

30

鹿運首尾躬身起

 

 

 

 

 

31

白猿獻果伸左臂

 

 

 

 

 

 

 

左右丹鳳朝揚

 

郭版

 

 

(熊版&陳版)

  

研推社補充版

1

郭版節略本節

1

虎撲左掌身右轉

1

虎撲左掌身右轉

2

2

鶴展右翅左朝陽

2

鶴展右翅左朝陽

3

3

身腰右轉運熊經

3

身腰右轉運熊經

4

4

俯身左旋揉鹿頸

4

俯身左旋揉鹿頸

5

5

猿臂左舉雙朝陽

5

猿臂左舉雙朝陽

6

6

虎運掌爪身下蹲

6

虎運掌爪身下蹲

7

7

猿臂右舉雙朝陽

7

猿臂右舉雙朝陽

8

8

左下坐身虎撲蝶

8

左下坐身虎撲蝶

9

9

鶴展左翅右朝陽

9

鶴展左翅右朝陽

10

10

身腰左轉運熊經

10

身腰左轉運熊經

11

11

俯身右旋揉鹿頸

11

俯身右旋揉鹿頸

12

12

猿臂右舉雙朝陽

12

猿臂右舉雙朝陽

13

13

虎撲轉身右盤坐

13

虎撲轉身右盤坐

14

14

鶴搧右翅左盤坐

14

鶴搧右翅左盤坐

 大鵬展翅 (白鶴亮翅)-調脾胃 動玄關

 

郭版

 

 

(熊版&陳版)

  

研推社補充版

1

虎旋右坐

1

起身金雞右獨立

1

起身金雞右獨立

2

猿閃左盤

2

猿運肩臂左反伸

2

靈猿指日伸左臂

3

金雞獨立

3

右燕抄水熊運腰

3

猿運肩臂左反伸

4

靈猿指日

4

右轉金雞左獨立

4

右燕抄水熊運腰

5

鹿仰回顧

5

猿運肩臂右反伸

5

轉金雞左獨立 

6

熊運腰胯

6

右燕抄水熊運腰

6

靈猿指日伸右臂

7

金雞獨立

7

左轉金雞右獨立

7

猿運肩臂右反伸

8

犀牛望月

8

猿運肩臂左反伸

8

燕抄水熊運腰 

9

犀牛望月

9

右燕抄水熊運腰

9

轉金雞右獨立 

10

白鶴抱丹

10

右轉金雞左獨立

10

靈猿指日伸左臂

11

猿理三焦

11

鹿運脊項右望月

11

猿運肩臂左反伸

12

雄蠕臟腑

12

鹿運脊項左望月

12

右燕抄水熊運腰

13

猛虎下山

13

靈猿伸腰理三焦

13

轉金雞左獨立 

14

鹿引右盤

14

熊抱雙膝蠕六臟

14

鶴搧右翅伸右腿

15

白鶴拗步

15

虎左撲羊右盤坐

15

鹿運脊項右望月

16

熊靠虎踞

16

白鶴拗步左盤坐

16

鹿運脊項左望月

 

 

 

 

 

17

白鶴抱丹蹬腿式

 

 

 

 

 

18

靈猿伸腰理三焦

 

 

 

 

 

19

燕子抄水身下俯

 

 

 

 

 

20

靈猿伸腰理三焦

 

 

 

 

 

21

熊抱雙膝蠕六臟

 

 

 

 

 

22

虎運掌抓左撲羊

 

 

 

 

 

23

鹿運脊背猿臂懸

 

 

 

 

 

24

翻掌右轉虎盤坐

 

 

 

 

 

25

白鶴拗步左反伸

丹鳳朝揚

 

郭版

 

 

(熊版&陳版)

  

研推社補充版

1

郭版節略本節

1

熊肩右靠雙朝陽

1

熊肩右靠雙朝陽

2

2

虎運掌爪身下蹲

2

左下坐身虎撲蝶

3

3

鶴展左翅右朝陽

3

鶴展左翅右朝陽

4

4

身腰左轉運熊經

4

身腰左轉運熊經

5

5

俯身右旋揉鹿頸

5

俯身右旋揉鹿頸

6

6

鶴展右翅左朝陽

6

鶴展右翅左朝陽

 

 

 

 

 

7

左轉盤坐垂虎掌

 孔雀開屏 -心腎相交 水火既濟(練精化氣)

 

郭版

 

 

(熊版&陳版)

  

研推社補充版

1

猿臂反伸

 

1

猿舒右肩臂反伸

1

猿舒右肩臂反伸

2

熊運肩胯

 

2

熊練肩跨左右俯

2

燕子抄水身左俯

3

虎掌撲抓

 

3

仰首張胸鶴亮翅

3

熊練肩跨右俯

4

白鶴張胸

 

4

左右仰翻揉鹿頸

4

仰首張胸鶴亮翅

5

鴟眼顧盼

 

5

屈腰反手熊倒攀

5

左右仰翻揉鹿頸

6

白蟒翻身

 

6

猿舒左肩臂反伸

6

屈腰反手熊倒攀

7

黑熊到攀

 

7

熊練肩胯左右俯

7

猿舒左肩臂反伸

8

猿臂反伸

 

8

仰首張胸鶴亮翅

8

燕子抄水身左俯

9

靈猿摘果

 

9

左右仰翻揉鹿頸

9

熊練肩跨右俯

 

 

 

10

屈腰反手熊倒攀

10

仰首張胸鶴亮翅

 

 

 

11

猿舒左肩臂反伸

11

左右仰翻揉鹿頸

 

 

 

12

熊練肩胯左右俯

12

屈腰反手熊倒攀

 

 

 

13

仰首張胸鶴亮起

13

猿舒左肩臂反伸

 

 

 

14

左右仰翻揉鹿頸

14

燕子抄水身左俯

 

 

 

15

屈腰反手熊倒攀

15

熊練肩跨右俯

 

 

 

16

猿舒左肩臂反伸

16

仰首張胸鶴亮起

 

 

 

17

鶴展雙翅左斜飛

17

左右仰翻揉鹿頸

 

 

 

 

 

18

屈腰反手熊倒攀

 

 

 

 

 

19

猿舒左肩臂反伸

 

 

 

 

 

20

鶴展雙翅左斜飛

 喜鵲登枝 -氣血循環

 

郭版

 

 

(熊版&陳版)

  

研推社補充版

1

虎撲路奔

1

右轉鹿奔蹬腿勢

1

右轉鹿奔蹬腿勢

2

右鶴獨立

2

白鶴抱胸右獨立

2

白鶴抱胸右獨立

3

鹿觝蹬蹄

3

虎伸腰腿翻身坐

3

虎伸腰腿翻身坐

4

熊左盤坐

4

白鶴抱胸左獨立

4

白鶴抱胸左獨立

5

左鶴獨立

5

白熊翻身右打虎

5

白熊翻身右打虎

6

鹿觝蹬蹄

6

左劈右捶猿坐式

6

左劈右捶猿坐式

7

猿右打虎

7

右劈左捶鹿盤坐

7

右劈左捶鹿盤坐

8

熊左抗靠

8

猛虎撲羊右反捶

8

起身上步鶴張胸

9

拗步鳥伸

9

白熊伸腰左右靠

9

海底撈月鳥展翅

10

虎撲反抓

10

轉身搖櫓鶴張胸

10

猛虎撲羊右反捶

11

鹿旋左盤

11

前撲後甩發虎掌

11

白熊伸腰左右靠

12

熊右抗靠

12

雙手齊拽白鶴飛

12

右轉搖櫓鶴張胸

13

熊左抗靠

 

 

13

白熊伸腰向右靠

14

猿閃鹿引

 

 

14

左轉搖櫓鶴張胸

15

右轉虎坐

 

 

15

靈猿摘果身後轉

16

前後虎掌

 

 

16

頑熊拔樹擎天舉

17

白鶴翱翔

 

 

17

猿轉盤坐蹬左腿

 

 

 

 

 

18

前撲後甩發虎掌

 

 

 

 

 

19

雙手齊拽白鶴飛

 丹鳳朝揚

 

郭版

 

 

(熊版&陳版)

  

研推社補充版

1

猿臂左舉

1

猿臂左舉雙朝陽

1

猿臂左舉雙朝陽

2

虎抓下坐

2

虎運掌爪身下踞

2

虎運掌爪身下踞

3

鶴展左翅

3

鶴展右翅左朝陽

3

鶴展右翅左朝陽

4

右運熊經

4

腰身右轉運熊經

4

腰身右轉運熊經

5

左柔鹿頸

5

俯身左旋揉鹿頸

5

俯身左旋揉鹿頸

6

猿臂左舉

6

猿臂左舉雙朝陽

6

猿臂左舉雙朝陽

7

虎抓下坐

7

猿坐右轉雙朝陽

7

猿坐右轉雙朝陽

8

猿臂右舉

8

虎掌下撲正身站

8

虎掌下撲正身站

9

轉身收勢

 

 

 

 

收功

 

郭版

 

 

(熊版&陳版)

  

研推社補充版

 

旋揉鹿警

 

 

鹿運頸項二四回

 

鹿運頸項二四回

 

熊晃鴟顧

 

 

鴟眼熊腰合練式

 

鴟眼熊腰合練式

 

先狐拜月

 

 

仙猢拜月行舟天

 

仙猢拜月行舟天

    

arrow
arrow

    Jef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9) 人氣()